许小年:次贷危机祸根是政府失灵
《财经》记者 胡润峰 [09-25 17:52]许小年是在9月24日复旦大学举行的“与《财经网》意见领袖对话——校园行”活动上做上述表示的。在给现场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回顾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之后,他开始梳理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
许小年称,次贷最初源于银行降低房贷标准,给没有足够收入证明的人也发放房贷,甚至无需交纳首付,由此吸引了大批高风险客户。银行之所以这么做,则是由 于手中的钱太多。“银行坐在现金堆上,就像坐在火山口上。因为现金不产生任何收益,银行总是希望把现金变成生息资产”。
那么,银行为何坐拥大批现金呢,这就归因于美国的央行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了。许小年称,“9·11”事件后,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至1%的低水准,并坚持两年之久,是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源头。
美联储投放的货币经银行体系放大,商业银行坐拥大批成本偏低的现金,需要寻找出路,各种金融创新应运而生。商业银行放出次级房贷后,自己也知道其中的风 险,就将之打包做成次级债产品,转卖出去以转移风险。经多次包装后,一般投资者已经不明白其中的风险,无法给相关产品合理定价了。
此时,一旦经济形势不好,次按违约率上升,投资者就会争相抛售次级债相关产品,造成市场大跌,最终酿成一场大的危机。
许小年认为,美联储之所以释放出过多的流动性,则跟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理念有关。格林斯潘本人对流动性泛滥的后果并非没有警惕,但是,他更担心美国陷入衰退。
许小年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到美国时,美国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急升,流动性严重不足,格林斯潘紧急向银行体系注资,并降低利率,风险有所化解;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格林斯潘再度降息,增加货币供应,促进经济复苏。
时至2001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已有复苏征兆,偏偏碰上“9·11”事件。格林斯潘别无选择,再度祭出降息法宝,将基准利率降至1%。其降息无可指责,但保持两年之久,则被认为是今日局面之祸根。
许小年称,格林斯潘之所以不尽早提高利率,改变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是因为他害怕重蹈日本覆辙。日本于1989年股市、房市崩盘后,经济衰退持续至今。格林斯潘一直想等到经济复苏了再加息,最终导致加息政策的滞后。■
评论